作為一個入行4年的會計,張蕓在每月的15號都會收到自己的工資條郵件。
  工作剛開始幾年,任何事對于她來說都是新鮮的,連打開工資條的郵件都讓她帶有莫名的興奮感:“這次的數字是多少?這個月拿到手的又是多少?會不會比以往多一點?”但隨著在這個崗位上時間不斷增加,這種感覺已經沒有了。連續(xù)好幾個月都一樣,她這個月到手的實際工資差一點4500塊,而上一次漲工資已經是很久之前。
  張蕓是一所普通本科財務專業(yè)畢業(yè),剛畢業(yè)就校招開始了會計生涯。在這個行業(yè)里奮斗了4年,她已經是一個國內知名大集團公司子公司的會計主管,每個月除了不到4000的基本月薪加績效,扣這扣那,一個月也就4500左右。如果是旺季,還能多幾百。
  在任何一個行業(yè)的的大多數崗位,4500塊和4年的經驗是不相稱的。尤其是在諸如互聯網行業(yè)這樣的“薪酬怪物”來說,畢業(yè)4年的資深程序員月收入基本都會到萬元級,而且不只是一線城市。但是張蕓卻總是和身邊的人說,她的收入在會計行業(yè)里已經算不錯了,比她工資低的會計比比皆是。調查的數據也證實了她的說法?即使會計的從業(yè)門檻相對較高、即使每年會計專業(yè)畢業(yè)的人數排名前列,但隨意打開一個招聘網站,上面招聘的大部分財務會計人員,工資都在3000-4000元的水平。
  那么財務人員工資是不是真的不高呢?是什么原因呢?
  前兩天和一個獵頭聊起這件事,我問他會計的工資為什么普遍不高?他的回答令人深省。他頭一句話就是這樣說的:現在會計的工資的確普遍不高,而且也不應該高。
  為什么這么說?他說了這么幾點:
  *9,現在的會計崗位已經開始打價格戰(zhàn),你進入了這個行業(yè)就要接受規(guī)則。
  看看人才比較重要、價格比較高的行業(yè)或者崗位,比如程序員、再比如產品經理、設計,人才永遠是不飽和的。好的程序員年年都有、企業(yè)年年都在招,但每個企業(yè)仍然年年都有缺口。但是財務崗、會計崗,現在完全處于人才飽和的狀態(tài),除了本專業(yè)的畢業(yè)生外,每年還有很多外行人加入這個隊伍。本來財務專業(yè)的本科生隊伍就非常龐大,現在更是人猛然多了起來。
  為什么人這么多,因為財務工作兩級分化比較嚴重,高端的特別高端,水平高、門檻高、收入高,低端的也特別低端,門檻低、水平低。別以為會計要考很多證書,尤其比如ACCACMA這些外國證書,但大部分都是高級財務工作才能用到的,而對于只會記賬、做賬的會計來說,其實根本沒什么門檻。
  沒有門檻,競爭就激烈;沒有門檻,人一多誰都沒得玩;沒有門檻,所以人人都在打價格戰(zhàn)。只會記賬做賬做4、5年,除了熟練點之外,和別人做半年一年的區(qū)別真的不是很大。你4000塊覺得工資低,但大把只要2、3000的畢業(yè)生正眼巴巴等著這個崗位。
  所以低價的價格戰(zhàn)是整個行業(yè)的潛規(guī)則,你如果要進入這個行業(yè)就必須接受。
  其次,想要熬時間熬出頭的,還是省省吧。
  現在很多做會計的都有這樣的心理,會計越老越值錢,只要熬著熬著熬出頭就行了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?因為很多人覺得會計崗,經驗大于天。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做著簡單重復的工作,熬了幾年、十幾年,都熬到呆不下去了,仍然沒有熬到夢想中的百萬年薪。殊不知熬上幾年,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,上有老下有小、生活負擔不斷增加,這時候真的是反悔都來不及。
  結合*9點,如果只干同樣最基礎的工作,那同樣的財務崗,永遠有比你年輕、比你積極、比你精力好、比你成本低的人可以隨時替換你。熬下去,優(yōu)勢越來越小,負擔越來越多。經驗呢?干基礎的工作誰還需要經驗?等基礎的做賬記賬全被電腦替代了之后,經驗有什么用?可以不犯錯嗎?
  但有沒有真正熬出來的人呢?有,這些人可能30歲之后就年薪30萬,50歲之后就年薪上百萬,但你能碰到這種人么?基本不可能,人家早享受生活去了。財務的收入上升往往是伴隨著等級的跨越的,從專員到主管,收入升一級,從主管道經理收入升一級,越到后面升得越快。所以熬可以,一定要成長。當你能“干掉”所有和你資歷相當的競爭者,你的熬才有意義。
  第三,不創(chuàng)造價值,為什么要給你高工資?
  很多會計人經常問:“會計工作這么忙、這么苦,為什么工資卻不高?”這位獵頭經常會反問:“為什么你都不創(chuàng)造價值,卻要公司給你高薪?”
  很多老板都會強調,能給企業(yè)創(chuàng)造價值的員工才有意義。這可不是嘴巴上說說的,這落實到了實際的薪酬待遇上,所以很多企業(yè)往往銷售收入*6、會計收入最低,互聯網企業(yè)往往技術員工資*6、會計工資最低。
  為什么財務工資低,財務能像產品和營銷一樣直接決定企業(yè)生存么?不能。能像市場和銷售一樣直接為企業(yè)帶來營收么?不能。甚至都不能創(chuàng)造價值。不能創(chuàng)造價值的活兒就值那么點錢,任何不能創(chuàng)造實際價值的工作崗位都是這么點錢。
  但會計怎么創(chuàng)造實際價值?怎么能決定企業(yè)生存?這就是很多會計現在轉型管理會計的原因。這位獵頭舉例,他看到過50歲開始轉型的會計,也看到過身居高位的財務轉型管理會計。那么大年紀、那么高的地位,為什么還要轉型?就是為了能在讓自己的工作真正為企業(yè)的運轉創(chuàng)造價值,能讓自己的專業(yè)為企業(yè)的決策提供依據、幫助企業(yè)發(fā)展。創(chuàng)造的價值越高,你的發(fā)展也就越好,而且不要以為這些和一線小會計的自己沒有關系,不是每個人都快丟了工作才意識到要轉型的。
  第四,問自己薪酬為什么低之前?先看看這些你都全了沒?
  什么樣的財務工作者有拿高薪的潛力或者資本?高頓財經職業(yè)發(fā)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介紹道,決定財務人員職位、發(fā)展和薪酬的無外乎工作經驗、學歷、證書、英語和溝通能力。
  英語水平和學歷是硬資本,除了自己在大學階段努力學習外沒有任何捷徑。溝通能力需要工作中培養(yǎng),證書就是指CPA、CFA、CMA、ACCA、FRM這樣的高含金量財務證書,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。
  這里研究員重點介紹了工作經驗,工作經驗并不是指在財務崗位熬了多少年,而是處理財務業(yè)務和工作的經驗、做項目的經驗、處理問題的經驗有多少。如果你只從事過一個財務崗,那你的經驗從來都是1,所以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成長向上的過程。
  ▎本文作者李鵬,來源高頓網校。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“高頓網校”(gaoduneclass),滿滿的會計實務干貨,免費網課隨心聽。原創(chuàng)文章,歡迎分享,若需引用或轉載請保留此處信息。